首席記者 李卓 通訊員 章振奎
  大媽們不用再擔心沒地方練廣場舞,在老將軍住過的“將軍樓”里,隨時能輕鬆跳一曲《小蘋果》;在小區大把的義工里隨便找一位,很可能就是曾肩扛“橄欖枝加星”的將軍或老教授……雨花區東塘街道政院社區,有沒有讓你感覺很“牛”?
  7年前,國防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將兩幢原先用來安置軍職幹部的小樓,無償騰出來服務社區居民,雨花區政院社區由此成了長沙第一個在“將軍樓”里辦公的社區。今年,在部隊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下,昔日的“將軍樓”被擴建成面積逾千平方米的公益社團培育基地,六位退休老將軍和一位大校組成的“老將軍工作室”,利用專長和威望,發起成立新氣象影像社、軍迷俱樂部等一系列公益社團,文明監督、軍迷科普、藝術培訓等一系列社區公益活動辦得風生水起。昨日,記者走進政院社區,感受到老將軍和小社區結緣的魚水深情。
  將軍樓成“公益組織孵化器”
  小社區怎麼會搬進“將軍樓”?這還得從政院社區的幾次搬家說起。上世紀90年代,政院社區成立時,5個工作人員擠在一間不到15平方米的雜屋裡辦公,房間里剛夠擺得下幾張桌子。正當社區為此發愁時,國防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院伸出了援手。
  學院家屬區內有兩幢小樓,建於上世紀70年代,風格古樸典雅。小樓里住過多位當年馳騁疆場的將軍、離休的幹部,因此被居民們稱為“將軍樓”。社區需要開闢服務窗口、居民活動陣地,而這兩幢小樓面積加起來有400餘平方米,作為社區服務中心和居民活動場所非常合適。
  “這兩座將軍樓讓給社區服務居民,最能體現它們的價值。”2007年,國防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研究決定,將兩幢將軍樓無償讓給社區使用,並且籌資10萬元,將兩幢小樓裝修一新,添置了運動健身器材和娛樂設施。
  時隔7年,當年的“將軍樓”怎樣了?昨日,記者在社區看到,其中那幢不到200平方米的兩層老樓,如今已變成一棟總建築面積逾千平方米的3層大樓。“一層是為居民辦事的政務窗口,樓上都讓給了公益社團和義工。”政院社區主任吳萍告訴記者,國防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院與雨花區政府合作共建,去年底將其中一幢老舊的“將軍樓”改建成新的社區服務陣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保留必要的辦公服務用房外,兩幢“將軍樓”像當年無償騰給社區一樣,如今都免費對公益組織敞開大門。目前,這裡已形成了以“老將軍工作室”及其下轄的五個公益社團為主,軍迷俱樂部、四春手工坊、樂活營地等一批社團為輔的公益“艦隊”。
  義工團隊將星閃耀
  當年老將軍們為了社區建設,騰出自己舒適的住房;如今,為了讓街坊生活更美好,老將軍又貢獻出了餘熱。“我這個工作室算得上將星閃耀,六個退休將軍聚一起。”今年66歲的彭忠秋副教授是國防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退休大校,戰功赫赫的他不安於養老,不是在“老將軍工作室”值班,就是在社區、學校義務講課。老彭是這個工作室的“CEO”,除了他是大校軍銜外,其餘六位都是清一色少將軍銜。其中,年齡最大的是84歲的汪浩將軍,他是國防科大原政治委員,也是中國系統工程與管理學界公認的學術大師。老將軍、老教授們學養深厚、各有專長,他們擔當顧問,分別開設了新潮流書畫院、新境界藝術團、新風格創作室、新氣象影像社和新時尚大講堂,義務為居民們授課解惑,培訓才藝。
  特種兵出身的老彭攝影技術一流,他以自己新氣象影像社團隊為主,成立了一支居民自治監督小組。“鏡頭就是我的武器,既要定格真善美,又要揭露髒亂差。”老彭說,今年7月下旬,有居民向他反映了好幾個問題:涼亭里滿是塗鴉髒話、小區綜合服務中心搭違章建築,火險隱患大……老彭悄悄拿起單反相機,在社區拍下20多張“揭醜”的照片,趁著周末社區開居民代表議事會時,辦了一個社區“黑鏡頭”影展,大家看得面紅耳赤,原來身邊有這麼多不文明行為,紛紛整改。半個多月後,鏡頭裡的不文明現象紛紛消失。“老首長們有威望,一張照片、一句勸,真管用。”社區居民蔣炳琪感慨道。  (原標題:六將軍帶頭當義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38ivzj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